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

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参展深圳文博会,硬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201905201055309490.png

观众体验现场


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记者邹毅报道:

只需要一部手机扫描拍照,鎏金铜蚕、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等国宝级文物就能立体化的出现在眼前。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陕西展馆,这一新鲜的体验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当文物遇上互联网,文物就能"活起来"。


陕西新昆互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这是我们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是我们何家村的一个国宝级文物。"

在陕西省展馆里,一个新奇的柜子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陕西新昆互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正在向来往的观众介绍他们这次带来的"宝贝"。

李斌:"我们这边参展的是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主要通过AR、VR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


201905201056083892.png

观众体验“活起来”的文物


让文物活起来,其实就是"互联网+文物"的表现形式,只需要一部手机,扫描照片,鎏金铜蚕、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等国宝级文物,就能立体的出现在手机上。拿着手机,不仅可以旋转屏幕360度观看,点击手机屏幕,还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构造和故事。

李斌:"我们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我们平时看是看不到它的背后吧,它里头有一个黑科技,就是唐代的黑科技、就是我们的陀螺仪。而且它可以清晰看到葡萄纹儿,它里头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组装,打开它里头看到这结构,而这个东西只能用我们现在技术手段才能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文物的魅力。"

当李斌打开电视,在中国移动网络电视平台打开《文物探索》栏目,《造纸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前世今生》《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等出现在屏幕上;打开《造纸术》节目,观众就能看到一个关于造纸术起源和造纸过程的3分钟动画。随后,切换至游戏环节,造纸的过程被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而最让观众感到新奇的是沉浸式体验环节,当记者戴上VR眼镜,就能"走进"古代造纸工坊,眼前是一派繁忙的造纸场景,凑近观看制作工艺,观众不禁惊叹于造纸术的神奇。

观众:"陕西的文化历史厚重,人文也比较丰富,我觉得这点做得特别好。"

陕西新昆互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他这个东西更多是让我用这种硬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因为本来这个东西都是冷冰冰的东西,大家没有兴趣,而通过这个东西,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说话。"


201905201056406630.png

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产品


李斌说,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要把这些资源盘活不容易,他们探索出的是一条从文物到创意到创作到传播到形成IP,再到商业运营的完整产业链,不仅带动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探索新的方式。而今年,李斌和他的团队又有了新的目标,计划用新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

李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正在打造互联网+革命文物主题课程,将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现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全新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201905201057182963.png

李斌向陕西台记者介绍“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的功能


1月23日,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历史博物馆、新昆科技和陕西移动公司联合申报的“探索文物展示新方式——全国首个‘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项目获2018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目前该平台已入选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库。


据统计,该平台已上线文物数字化教育内容1.45万条,终端用户达到301万人,日均活跃用户4.5万人,开展“互联网+文物教育”活动近3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