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露浓花正开|陕西文物系统博物馆教育工作纪实


五年来,陕西文物系统深刻领会新时期博物馆社会角色和职能定位新要求,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使命,以破解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问题导向,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导向,以服务“坚定文化自信”为结果导向,在推动将博物馆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拓展博物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博物馆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博物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勇于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陕西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沃土,拥有一批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博物馆、纪念馆。截至2019年底,全省备案博物馆319座,基本形成了主体多元、类型丰富的博物馆体系。全省拥有国有可移动文物774万余件,具有丰富性、完整性、至高性、多元性的藏品资源成为开展博物馆教育的优质载体。

 

五年来,陕西文物系统深刻领会新时期博物馆社会角色和职能定位新要求,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使命,以破解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问题导向,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导向,以服务“坚定文化自信”为结果导向,在推动将博物馆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拓展博物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博物馆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博物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勇于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延伸课堂 将博物馆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202002211506225241.png

202002211506381312.png

 

五年来,陕西文物系统积极践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原则,与教育等部门共同谋划,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建立起上下一致、联动有序、内外协调的博物馆教育机制。2016年,与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联合成立陕西博物馆教育联盟;与团省委、省文明办联合成立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联合教育等部门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出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规范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展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等新举措、新模式、新机制,陕西博物馆教育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与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通过65家博物馆与610余所学校结对子深入开展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随后,与省委高教工委、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等联合开展“博物馆校园大讲堂”公益巡讲,由省内10余家重点博物馆优秀讲解员组成宣讲团,在陕西各大高校巡回宣讲。活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002211506543155.png

 

五年来,陕西积极推动博物馆教育由认知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青少年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由讲解型教育向专家型教育转变。2017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关要求,省文物局立足陕西文物资源优势,努力将博物馆教育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实施文物惠民工程,打造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要求各基地“围绕一个传承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研学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编写一套主题教材,建立一个优秀品牌”的“七个一”要求,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历史文化传播和菜单式互动体验服务,不断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依托25家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省博物馆公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五年来,全省博物馆共举办展览近4000个,开展教育体验活动超过2.3万场次,开发研学课程1600余节,接待观众超2亿人次。

 

彰显特色 打造系列博物馆教育精品项目

 

202002211507094088.png

202002211507245004.png

 

五年来,全省各博物馆挖掘博物馆教育新手段,探究博物馆教育新方法,拓展博物馆教育新领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心策划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互动性强的教育案例和体验项目,逐步形成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常态化公众教育和对外合作的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格局”。西安博物院打造社会教育专属空间“乐知学堂”,策划“快乐中华节”和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系列主题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香港、美国;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场”等教育活动走进省外上百所学校、社区和文博单位。这些优秀教育案例融入“快乐的体验和感知、实践中收获与发现、学习游戏化”等策划理念,让参与者在互动中学习、在游戏中感悟、在实践中感知。省文物局通过开展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评选和集结出版获奖案例加大其示范和带动效应,促进博物馆教育活动系列化、菜单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公众服务水平。依托省内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优秀教育项目,省文物局积极开展对港台的文化交流,连续承办六届“台湾历史教师中华文化研习营”活动,常态化开展香港教师中国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台湾文物修复鉴定从业人员实习创业就业研习营,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在强化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促进与港台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开放融合 拓展博物馆教育渠道和模式

 

202002211507387646.png

202002211507579961.png

 

五年来,博物馆教育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强化馆校合作,在课题研究、科普读物编写、研学旅行等方面共享资源,将博物馆与中小学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省文物局组织编写面向中小学生分低、中、高年级的历史文化遗产丛书——《陕西历史文化遗产》,向全省8122所中小学10.2万个班级赠送28.4万册,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陕西历史文化。获2017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一等奖的“陕西博物馆教育联盟”,目前已吸收大、中、小学校共76所和博物馆49家、企业4家。“联盟”组织馆校结对共建,建立长效机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在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馆试点“校内博物馆课+校外博物馆实践课、参观学习+对照研究、课程学习+学习成果展示”3R博物馆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博物馆在校园内举办展览,教育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师生们走进博物馆办沙龙,为博物馆教育课程制定出谋划策等方式,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五年来,陕西文物系统跨界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国知网等企业合作,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物及其文化元素为载体,推动文物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先后举办“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我心中的博物馆”征文大赛、“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等活动,在引导大众“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和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人的同时,让“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正在举办的第二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大赛组委会倡议参赛者积极创作疫情防控相关作品,切实履行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赛后省文物局将联合三秦出版社,在已收集到的1400余件“抗疫”作品中遴选出优秀作品编辑出版《我们一定赢——动漫版抗疫读本》,生动直观地讲述疫情防控知识,记录“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的感人画面,目前该书的电子版已经面世。

 

科技助力 丰富博物馆线上教育内容和方式

 

202002211508125039.png

 

五年来,省文物局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助力博物馆社会教育。陕西数字博物馆已完成144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145个专题讲座、900多件文物介绍等数字化项目,让更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活”起来,实现文物资源共享。与中国移动陕西分公司签署“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线上线下体验中心,上线全国首个5G“互联网+革命文物”平台。不少博物馆利用AR 、VR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教育活动,通过漫画、拼图、答题闯关等互动体验项目,使观众能随时随地参与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美国华盛顿国际学校首开“秦兵马俑远程教育课堂”,该项目作为中国博物馆数字教育海外传播的创新成果,成功入选中组部干部教育局所编《开放发展—新发展理念案例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丰富的数字化展示利用成果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一个月来,各博物馆“闭馆不闭展、谢客不怠客,服务不缺位、精彩不缺席”,运用陕西数字博物馆、陕西文物之声电台、“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和百余家博物馆已有的数字平台,策划推出数字化展览、线上讲座、文化遗产知识普及、语音讲解等服务,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数字化展览、防疫常识、线上讲解等,让公众足不出户尽享陕西历史文化资源。

 

内强素质 锻造过硬的博物馆社教队伍

 

202002211508255926.png

 

五年来,立足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博物馆社教工作队伍,针对陕西一线社教人员不同需求,注重培训差异化和针对性,通过不同层级的主题培训、举办讲解竞赛、组织专家巡回辅导、淡季学习培训与等级考核相结合、“大带小、强扶弱”等方式,努力提升全省博物馆尤其是市县基层博物馆社教队伍的业务水平。同时,引导讲解员积极开展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学校博物馆课程开发、数字化新媒体运用、科普读物编辑出版等工作,打造“一专多能”的社教团队。借助社会力量强化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和博物馆之友功能,初步形成合理化、多元化、全方位、多梯次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团队。“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已吸纳114家文博单位和19所高校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7000余名。志愿者坚持“奉献自我,传播历史”的理念,为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无私奉献。陕西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志愿者团队荣获“国家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

 

五年来,省文物局充分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讲解员培训基地和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的作用,通过“五位一体”培训模式、个性化、多元化课程体系和博物馆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为全国700多家单位培训社教人员2500余人次,为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新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砥砺前行 做好“以文化人”的答卷人

 

202002211508466926.png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服务于社会的终身文化教育场所。博物馆教育作为博物馆首要功能,是针对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知识背景公众的一种全方位教育和滋养,是涵盖道德修养、思想智慧、治国理政多层面的一种阐释和认知,是在对文物及其所在自然和人文环境深入研究之后的一种诠释和解读。

 

202002211509001082.png

202002211509115382.jpg

 

陕西文物系统将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指引,肩负起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者、传播者、推广者的责任,充分彰显文物工作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作用,创新博物馆教育方式,讲好陕西故事,让公众在博物馆中获得归属感、满足感、幸福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彰显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陕西新形象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