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活动 >

西安博物院开展“端午浴芳兰 艾香满庭院”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粽子就是它最明显的标志。于是人们也将这天亲切的称为“粽子节”。西安博物院举办了端午节活动,让更多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了解端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906101358509390.png 

 

6月7日下午,小朋友及家长共聚西安博物院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先由博物馆讲解员张超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包括端午节的由来,节日中的习俗等等。

 

201906101359183130.jpg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01906101359339938.jpg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本次体验中,我们用打卡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祓禊兰汤 、点雄黄酒、刺五毒、投壶,每一项活动结束后都会打卡盖章,盖章内容为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建筑,同时为小朋友们介绍这些文物的知识。

 

201906101359445803.jpg 

 

祓禊兰汤。端午日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201906101359593601.jpg 

201906101400148428.jpg 

201906101400284208.jpg 

 

刺五毒,端午节民俗之一,是指农历五月有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有驱除虫害的象征。

点雄黄。很多人对端午饮雄黄酒念念不忘,手蘸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点一个“王”字,就是像是老虎额头的“王”字一样,寓意“百毒不侵”。

 

201906101400407824.jpg 

 

投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是由传统的“射礼”转变而来的。古时君子有六艺,射(射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的投壶活动更是成为了人们体验传统文化的热门项目。

 

201906101400543933.jpg

201906101401089267.jpg 

 

活动最后一项是编五彩绳、缝香包,二者作为端午节最具特征的事物,也使得制作的过程成为最考验动手能力的一环,小朋友自己一人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也是亲子互动的好机会。不单妈妈能一展身手,而且连爸爸也前来支援了。

 

201906101401223551.jpg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因此端午节时编五彩绳、缝香包,佩戴在身上希望能辟邪祛毒、身体健康。

 

201906101401389824.jpg 

201906101401546004.png

201906101403415762.jpg 

201906101404122066.png 


本次活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公众关注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内容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西安博物院已连续多年在传统节日举行这类活动,未来也将继续下去,为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献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