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活动 >

“开学第一课——习周礼 知礼节”暨“情满月圆 共庆中秋”活动


习周礼  知礼节


九月是开学季,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加强思想道德教育,9月16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秦文化宣讲队走进宝鸡市金台区明德小学,为全校11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出心裁的“开学第一课——习周礼  知礼节”。


202109302335544014.png


在古代,开学的第一课中有正衣冠、拜师礼、沃盥礼、开笔礼等环节。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先整理衣冠,再做学问,这是古人们的共识。因此,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202109302336418888.png


入学时,学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02沃盥礼

 

沃盥礼,是古代贵族觐见天子,祭祀宴饮前必备的一项洗手礼节。《礼记▪内则》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匜,请沃盥,盥卒授巾。 


202109302337492963.png


在当时,学生会在先生的带领之下,行盥洗礼,这项礼仪是老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愿,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课堂上,大家踊跃参与到沃盥礼的体验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代礼仪。

 

03拜师礼


在古时,学生举行拜师礼之前,要先跪拜至圣先师孔子先生,双膝跪地,九叩首。其次是拜先生,两手抱掌放于胸前,拜礼时将手掌抬到额前弯腰向前推出,表示对先生敬礼。先生点头回应,象征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202109302338427494.png


同学们纷纷起身,用刚刚所学到的拜师礼向老师们鞠躬行礼,用行动来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

 

04开笔礼

 

开笔礼也叫"破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开笔礼的其中一项是“朱砂开智”。在古代,点朱砂又称“开天眼”,意思是祝福他们,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202109302339286782.png


“开天眼”时,宣讲队的老师用毛笔粘上朱砂,在同学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个痣又通“智”,智慧的智,意思是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意愿。

 

05六艺


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互动,学习了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等相关知识。


202109302340247682.png


宣讲队的老师用古今结合的方法,用金文中的数字和现在所用的阿拉伯数字相对比,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了解古今课程的不同之处。开学第一课预示着新的起点、新的期待,在新学期开学这一天对同学们开展文化教育,不仅是赠给他们的一份特殊礼物,更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202109302341359576.png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功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06中秋节

 

在2021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组织明德小学的学生们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情满月圆 共庆中秋”活动。在活动现场,老师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习俗等,并赠送他们精美的青铜书签予以鼓励。博物院的老师们还精心为同学们准备了“玉兔闹月”的中秋手工挂饰,在老师的介绍和引导下,同学们纷纷迫不及待的拿起小剪刀有模有样的制作起来,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兔子就出现在大家课桌上。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津津有味的享受着这份来自博物馆的中秋贺礼。

 

202109302343051203.png


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情满月圆 共庆中秋”活动,让同学们不仅丰富了学识,更感受到自己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重要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他们的内心,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