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赴临潼区秦陵街办下和小学开展“秦俑见证我成长 我做遗产守护人”博物馆教育活动。下和小学校长靳春娟带领全校110名学生、16位老师参与此次活动。下和小学位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门北侧。作为“校门口”的博物馆,自2017年开始秦陵博物院陆续在下和小学开展“秦陵移动课堂”“公众考古”“科技之春”等活动。
“秦俑见证我成长 我做遗产守护人”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策划的教育活动,由在校园内和博物馆内的“专题讲座”“修复活动”“现场参观”“互动问答”四部分活动组成。宁迪、宋敏、辛嘉毓三名讲解员走进下和小学,为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全体师生开展活动。
靳春娟在致辞时讲到:“秦俑、秦文化知识应该由专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收获知识、了解历史”。
活动开始,宁迪为同学们以《秦始皇和他的兵马俑》为题授课,课程讲述了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绩、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相关内容,引起了同学们对秦陵、秦俑的浓厚兴趣。宋敏为大家开展“我是小小修复师——学修兵马俑”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模拟修复兵马俑复制品,体会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
参观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副主任任浩东在秦俑一号坑遗址大厅前迎接全体师生的到来,并希望同学通过实地参观加深上午的知识学习,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文化遗产守护人。
在秦兵马俑坑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秩序井然、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参观结束后,辛嘉毓组织四年级、六年级同学进行互动问答,大家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并相互分享活动感受,气氛异常热烈。
通过此次活动宣传了秦俑、秦文化,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热爱、守护、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