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宝鸡市各博物馆、纪念馆围绕春节习俗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策划推出了系列特色文化活动,观众通过博物馆体验到了有品位、有文化气息的年俗新风尚。据统计,节日期间先后有近15万名观众走进文博单位过“文化年”,更多观众通过“云端”在博物馆里寻找到了“新年味”。
春节假期全市文博场馆全部对外开放,新展览和特色文化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联展”,通过图片、虎文物和非遗传承人虎艺术品的集中展示,在祝福中讲述了独特的生肖文化;“乡愁——宝鸡散失青铜器图片展”通过对宝鸡出土但散失的近600件青铜器信息的梳理,使广大观众更深切感受到了“青铜器之乡”的魅力;“碰撞·交流·融合——丝绸之路上的宝鸡与吐鲁番”和“土司遗珍——四川明代平武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等临时展览也让观众体验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国宝何尊作为特别展品和《国家宝藏》第三季明星文物,应邀参加春节期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同时,围绕春节习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萌虎驾到、虎年添艺”手工制作和“博物馆里寻虎迹”等活动吸引众多亲子观众参与;岐山周公庙的“金虎贺新春·欢乐周原年”主题活动,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周公庙拜元圣、谒“周三公”、访润德泉;宝鸡周原博物院推出金文书写、投壶等活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推出穿秦服、敲石罄、拼车马等活动、凤翔区博物馆开展“赏非遗经典 品传统文化”迎新春西府小曲展演活动、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开展了临摹《出师表》活动,凤县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也使博物馆成为节日期间的人气爆点。
为适应博物馆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与公众交流渠道拓展,各馆还策划推出系列线上文化活动,观众通过“云端”就能体验博场馆的精彩。据统计,节日期间各博物馆、纪念馆先后推出微课堂近百次,介绍春节习俗,展示精品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官方网站开设陈列展览专区,通过视频、图片、VR虚拟技术等对博物馆的展览进行集中展示,联合宝鸡日报通过直播的方式,开展了展览导赏、虎年说文物、虎年说非遗等活动,并通过线上指导大家进行剪福虎、做虎头帽等;法门寺博物馆的线上视频拜年,“五哥带你去探年”系列活动带大家穿越千年,体验盛世大唐的年俗;扶风县博物馆的“馆长带你看文物”活动,向大众普及文物知识,讲述文物背后故事;麟游县博物馆专门拍摄微视频,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介绍麟游精品文物,讲述麟游人文历史;凤县博物馆的“故道春秋·穿越古今”云游博物馆活动、张载纪念馆的张载关学文化系列线上活动、陇县博物馆线上文物展系列活动、扶眉战役纪念馆“新春特辑——红色故事天天讲”、金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线上精品展等都吸引大量观众。精彩的线上活动,使观众足不出户便可实现“云逛”博物馆,更使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为了做好博物馆、纪念馆的恢复开放和春节假期接待工作,宝鸡市文物局提前筹划,由局领导带队于节前对各馆安全情况和恢复开放准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指导各馆节前全部恢复对外开放。恢复开放以来,各博物馆、纪念馆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总体要求,科学统筹参观和服务,对每名进馆观众都严格落实查验大数据行程卡、扫健康场所码、戴口罩、测温等措施,并坚持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确保了参观安全;各馆还根据春节假期接待需要,增加讲解、保洁、保安等力量和保障频次,强化咨询服务和人员疏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民俗博物馆等还加强车辆管控,优化交通线路,确保节日期间博物馆参观秩序井然,也使每名观众都能够在博物馆里的参观体验舒心顺心。同时,各级文物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强化督促检查,强化重点部位保障,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