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Education Activities.4月16号 曲江二小
"老房子"的小课堂系列之晨钟暮鼓唱响古都
"经常走进博物馆的孩子,开朗,动手能力强,更聪明"。
通过前期积极的沟通和协调,针对本次研学活动的主题,“老房子”为曲江二小的孩子们带去了精心设计的有关古建知识的趣味小课堂:《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斗拱、榫卯等切入,将古建筑如何承受的住巨大的地震破坏力,以及传统古建筑的力学和美学是怎么相互完美融合等内容,编排成更直观、更生动、孩子们喜欢听的小课堂。
每一个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在听讲
“提起地震,往往令人闻之色变。而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子时的一场关中大地震,其震级之高、死伤之多被列为历史上最惨烈的地震。”
老师从一场破坏力巨大的地震开始,引起孩子们应对地震的重视,一边思考一边提问题,那么古代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关于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通过老师的介绍,孩子们了解到古代建筑也有自己对抗地震的制胜法宝,归纳成四个字就是:以柔克刚!
老师拿着一个榫卯模型,正在讲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太神奇了!原来古代的建筑,也是有自己的抗震法宝啊!我一定要去亲眼看一看老房子的抗震建筑到底是怎么回事。" 课后一个孩子非常热情的拉着我们说。
研学环节二:“老房子”的邀请!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吟诵者欧阳修的诗句,带着对于“老房子”的好奇心,4月20号,曲江二小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踏进了这座600年的古老建筑。
虽然,阴雨连绵,但是依然不能阻挡孩子们对于探索知识的热情。列队已经整齐,那咱们就一起出发吧!
有了行前小课堂的基础,听到了细致的讲解,看到了“老房子”的古老魅力,雨再大又怎样
整个参观过程非常有序,让小编最感动的是,阴雨天,孩子们的小手都冻的冰凉,本子也被雨水淋湿了,但是他们依然非常认真地做笔记!认真的你们最可爱了!小编为你们点赞!
天公作美,在参观最后终于放晴了!
春日朝阳,于这座屹立在岁月中,百年不倒的“老房子”里,孩子们流连忘返,与古建筑擦出的火花,能否在小小的你的心中留下出彩篇章?
这次的研学活动仅仅是一个小缩影,赋予这座“老房子”新的生命力!希望你们能常常走进“老房子”,体验古人生活的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好啦!这期的“老房子”的古建知识小课堂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