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到“扮美”那一定离不开穿着和装饰品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半坡人的服饰吧。其实半坡人他们穿的不光是大家通常认为的兽皮衣,而且已经穿上了麻布衣。
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器中我们发现,在它的底部有非常清晰的麻布印痕。虽然它不是半坡人穿的衣服,但是这样印在陶器底部清晰的布纹,让我们知道当时半坡人已经学会织布了。所以,6000年前的半坡人,不仅穿上了御寒保暖的兽皮衣,而且还穿上了轻薄舒适的麻布衣。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说一说半坡人穿的衣服。
兽皮衣 主要是用动物皮毛做成的。半坡人捕获猎物后,肉用来食用,皮毛做成衣服。他们可能会用石刀剥好兽皮,用陶锉反复打磨使之柔软光滑,再用骨锥将兽皮缀合在一起。皮毛制成的衣服不仅耐用,而且舒适美观,是严寒的冬季里非常理想的御寒服装。
麻布衣 在半坡聚落周围的森林里生长了许多麻类植物,像葛麻、亚麻、大麻等等。这些植物纤维含量很高,纤维坚韧有弹性,可以织成麻布、制成衣服。
想要将植物纤维变成衣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它需要三大步骤、很多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包括纺线、织布、缝制。
第一个步骤:纺线。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推测,当时人们可以利用纺轮或者人工撮合这两种方法纺线。
第二个步骤:织布。半坡人采用的是经纬线交织的方法来织布。把捻成的细线理成很多条经线,固定在织布的腰机上,然后用骨梭把纬线织上去。织好的麻布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大约各有10根,大概和今天的牛仔布差不多。这也让我们看到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纺织技术。
第三个步骤:缝纫。要想缝制衣服可离不开针,而骨针是人类早期的缝纫工具。
经过纺线、织布、缝制三个步骤,半坡人的麻布衣就做好了。这些衣服的样式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半坡人留下的关于他们衣服样式的图像资料,却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遗址和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的两件舞蹈纹彩陶盆上得到启发。这两件彩陶盆上的人物装饰,让我们对新石器时代女性的着装遐想无限:也许她们的衣服有上下相连的,就像我们现在穿的连衣裙;也许还有分体的,有上衣下衣之分,就像我们现在穿的短衫或短裙等等。
虽然半坡人的衣服和饰品远不如我们今天的多种多样,但毕竟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制作出来的,是他们向文明前进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这些服饰、装饰品不仅装扮了半坡人,也装扮了她们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