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百科 >

小聚落 大智慧


6000多年前的半坡人在浐河之东、白鹿原之西、秦岭之北、渭河之南营建自己的家园。


202108041422068892.jpg


经过考古发掘、钻探我们可以得知,半坡遗址东西最宽处近200米,南北最长为300多米,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呢,通过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我们还能知道半坡遗址可以分为三部分,而这三部分又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


202108041423107740.jpg


首先来说面积最大的居住区,整个居住区基本被一条深而宽大的围沟环绕一周,形成不规则的圆形,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里就是半坡人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考古发掘发现的房屋遗迹有46座;而在大围沟外面,北部是半坡人的公共墓地,也就是墓葬区,发现了一百多座成年人的墓葬;大围沟外面,东部是半坡人烧制陶器的地方,我们称它为陶窑区,发现了6座陶窑。


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


这条环绕居住区一周的大围沟,现存长度大约300多米,宽有6-8米,深是5-7米。据推算,这条大壕沟出土量约11000多立方米,快来想象一下6000多年前的半坡人用简单的石铲如何完成这项大工程!


学会建造房屋的史前人类或许对于曾经居无定所的日子记忆深刻,对和野兽搏斗的生活心有余悸。为了避免野兽侵扰,修建这样一条大围沟就好像构建起了一道保卫自身安全的“屏障”,而且它还可以起到防水排水的作用。大围沟就是半坡人有效的防御设施。


202108041424022766.jpg


而这条大围沟还使半坡人日常的居住区生活、生产制陶的陶窑区、埋葬死者的墓葬区都有了各自范围的区划。围沟以内是平凡的起居饮食,围沟以外是繁重的劳动生产;围沟以内是生生不息,围沟以外是入土为安。一条大围沟勾勒出了半坡人的家园,体现着半坡人的智慧,又仿佛是原始先民们对生与死、现实世界与鬼魂世界既区别又联系的朴素认识与表达。


如此看来,6000多年前半坡人建造的村落时可能具有了一定的规划意识,而半坡村落的规划与建造更体现出半坡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